权威的与性有关的科学杂志 严肃的与性科学有关的专业网站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联系我们|繁体中文 |
  • 网站首页
  • 关于杂志
  • 行业动态
  • 专家团队
  • 性科学史
  • 性生物学
  • 性心理学
  • 性社会学
  • 性健康教育
  • 杂志在线
  • 博客
  • 论坛
  • 理事会
《中国性科学》杂志及网站广告招… 《中国性科学》杂志编委名单 《中国性科学》杂志编委及顾问 《中国性科学》杂志第四届编委简… 《中国性科学》杂志投稿须知 《中国性科学》杂志征稿邀请 广告征集说明 隐私条款
网站公告:
《中国性科学》投稿须知 杂志社简介 杂志社编委和顾问 杂志社人员名单 广告征集 订阅杂志
行业动态 社内动态
顾问专家 编委专家
性医学 药品与器具 生殖与健康
女性性心理 男性性心理 性心理障碍
性生活 性风俗 性伦理
按期刊栏目检索按期刊时间检索学术论文下载
性学评论 中国性科学史 世界性科学史
专家博客我的博客
成人性教育 性病防治 青少年性教育
中国性科学理事会简介中国性科学理事会章程中国性科学理事会组织机构中国性科学理事会服务项目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性科学 >>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专家:单身如何寻找性福

作者:陈韶鹏 来源:广州日报 更新日期:2012/4/1 15:10:58 浏览次数:

文章导读:“大龄单身男女解决生理需要,根据条件‘各显神通’是无可厚非的,但不能为所欲为。”广东省性学会副会长朱嘉铭教授提醒。


 

  都市“必剩客”
  根据网络流传的《剩男剩女等级表》,25~27岁为“初级剩客”;28~31岁为“中级剩客”,此时属于他们的机会已经不多,又因为事业而无暇寻觅,别号“必剩客”;32~36岁为“高级剩客”,被称为“斗战剩佛”;36岁往上被尊为“齐天大剩”。对于跨越“必剩客”阶段的大龄单身男女来说,经历漫长的性待业期,他们的生理需要如何解决?在巨型光棍节前夕,三个大龄单身男女向记者敞开了心扉。
  “不会为性结婚,忍忍就过去了”
  公务员陈小姐生于1978年,还是单着的她每年都会被父母催婚,但陈小姐早就立定了心意不会走进婚姻。2005年,陈小姐和前男友分手。他们从大二起拍拖,在一起长达7年,已进入谈婚论嫁的状态,因意外怀孕陈小姐还被迫流产。但就在陈小姐把积蓄全部掏出来打算买婚房时,发现男友“劈腿”。
  受此影响,陈小姐对婚恋失去了兴趣。她决心一人生活,也很享受独身的自由自在。谈到独身女人如何解决性需要,陈小姐说分手后到今年一直没有再认识男人,更谈不上性生活。“偶尔有生理需要,忍一忍就会过去了,我觉得影响不大。”对于自己长期没有性生活,陈小姐认为对健康也没多大影响。“也许有稳定而愉悦的性生活更利身心健康,但总不能为了性而结婚吧?”
  “有隐形的固定伴侣,但不会公开”
  “我没有固定男友,但不代表我性需求无法解决!”31岁的李小姐是个白领,几年前她和前男友分手后,对外状态一直是“单身”。但李小姐说单身不一定没有固定性伴侣,她本人认识了一位离异有孩人士,两人维持良好互动,但碍于对方孩子性格处于敏感期,两人不方便结婚,也不好对外公布关系。“对外我还戴着大龄剩女的帽子,承受社会异样眼光。”
  李小姐提到,不少大龄单身人士是“伪单身”,有着相对固定的伴侣,但因各种关系选择不公开。
  “需要时找伴侣,不能一味‘吃斋’”
  有“优质男”之称的金融界人士江先生34岁,虽然父母逼婚,但他依然坚持找到自己的理想型才结婚。但江先生强调自己“不是吃斋的”,他觉得男性的生理需要如果长期憋着是会有问题的。为此他会有意选择一两个相对固定的性伴侣。江先生和她们的关系不涉及男女之情,只为解决双方的需要,“我们遵守自愿原则,没有约束和责任。”
  但这种关系是不稳定的,随时都会终止。江先生有时在社交场合遇到合眼缘的异性也会寻求一夜情的机会,当然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

  心声:
  “为什么认定单身就性压抑?”

  采访时,有大龄单身女性对被冠以“剩女”称号十分反感,谈到大龄单身人士如何解决性需求更是“发飙”了。她怒问:“大龄未婚未必有性压抑问题,已婚的未必没有这个问题。除了没结婚,不少剩下的人过得跟已婚人士区别不大。为什么不去关心已婚人士性生活质量高不高呢?”
  “单身生存状态应受尊重”
  今年年初,一个号称首份中国城市“剩男剩女”健康状况调查的报告出炉,报告称,“剩男剩女”长期单身,导致心理、生理问题频发,疾病隐患重重。受调查剩男剩女中有正常性行为下的固定的性伴侣仅占17.6%;自慰方式解决占31.4%,长期压制占21.6%,一夜情占9.8%,商业性活动占7.8%,用情趣用品占3.9%。有人号称“平时性欲来了就抽支烟然后就啥事儿都没了”,通过自慰宣泄的也不少。
  有大龄单身女性认为,单身或结婚只是生活状态的选择,单身不代表就是“被剩下”,也不代表就一定性压抑。社会越来越多元化,没有结婚的人有多种渠道去解决性需求,他们的生存状态应该受到尊重,而不是被认定单身就一定会性压抑。

  专家声音
  莫给大龄单身族贴贬低标签
  提倡“自力更生”释放性压力

  “用年龄来划分大龄单身男女的‘等级’,给他们贴上剩男剩女标签,是一种贬低,也没有科学依据。”广东性学专家董玉整教授、朱嘉铭教授昨天均表示,社会不应戴有色眼镜去看这部分人的生活,更不应动辄对其解决生理需要的方式乱扣道德帽子,“饱汉要知饿汉饥”。大城市青年晚婚晚育现象比较普遍。“很多人硕士、博士毕业时已过晚婚年龄。”一些人受情感经历、童年遭遇、追求自由生活等因素影响恐惧婚姻,也使大龄单身族扩大。
  董玉整认为,那种认为“单身人士不如已婚人士更‘性福’”的观点太片面。“如今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释放性压力、解决性需要的途径更多,单身不等于‘无性’。”他说,有些大龄单身人士属于“伪单身”,他们在满足性需要方面更有自主选择权,并没有陷入性压抑状态。相反,有些已婚者出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在婚内获得高质量性生活。
  “大龄单身男女解决生理需要,根据条件‘各显神通’是无可厚非的,但不能为所欲为。”广东省性学会副会长朱嘉铭教授提醒,大龄单身族“别把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不要违法,也反对破坏他人的家庭。“我反对‘一夜情’,因为不固定性伴侣带来的问题比较多。”男科医生出身的朱嘉铭教授建议,从健康防病和保护隐私的角度出发,释放性压力首选“靠自己的双手”,推荐使用成人“性福”用品。

 


  • 上一篇文章: 美国性学家大谈性爱技巧秘籍
  • 下一篇文章: 有趣的性爱数字规律
  • 杂志简介

    每月15日出刊>>

    《中国性科学》杂志是一本以性科学研究和性教育为重点的国家级学术刊物。点击查看更多

    中国性科学

    投稿须知:题目要求
    摘要:规则、字数、注意事项
    材料与方法:①一般资料②研究设备
    • 性法学
    • 性文化
    • 性社会学
    • 青少年性健康
    • 中医性学
    • 性医学
    • 卷首语
    • 性传播疾病
    • 性健康教育
    • 性心理学
    • 专题研究
    • 大众性学
    • 信息
    • 深切悼念吴阶平
    • 性伦理
    • 其他
    • 性美学
    • 生殖健康
    • 评述
    • 争鸣
    • 性学人物研究

    精彩图文

    更多>>
    • 中国性学会性人文专委会学术年会

    • 性健康教育宣讲

    • “学术期刊的影响与新媒体发展策略

    • 2015岐黄男科论坛会议通知

    • 2014 中国性科学大会会议纪要

    最新更新

    1. 中医药信息男科分会18年大会征文
    2. 中国性学会性人文专委会学术年会
    3. 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男科分会成立
    4. 第十次全国性医学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5. 中国非公立男科专委员会会议通知
    6. 2016岐黄男科论坛
    7. 第八届全国皮肤病与性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8. 2015岐黄男科论坛会议通知
    9. 全国生殖医学与人类精子库管理新进展研
    10. 第七届全国皮肤病与性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设为首页|加为收藏 | 网站地图 | 隐私条款 | 免责声明 | 诚聘英才 | 链接我们
    备案报警

    邮箱:admin@zgxkx.com 电话:010-58764239

    主办:中国性科学杂志社 京ICP备11002936号-1 技术支持:北京优医绩科技公司